学校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

来源: “中国教育学会”微信公众号 作者: 崔立艳 发布时间:2022年03月30日

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,做好学校常规教学工作、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,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。在教学常规管理中要做到细化过程实施,严格动态管理。

定计划,突出一个“谋”字

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”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学年度起始的重要环节。每一学年初,要依据上级部门的要求,结合本校实际,谋划好一年内要做的事情,使教学工作具有计划性、前瞻性。比如,制定三个层次的计划:学校教学工作计划、学年组教学工作计划和个人教学工作计划。

强过程,突出一个“细”字

老子曾说:“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”可见细致性在完成一项工作中的重要性。为此,我们提出明确的教学常规工作基本要求,形成常规教学管理制度。

备课。在备课管理中,我们要求教师做到“七备”,即备课标,树立新的教学理念;备教材,对所授知识有准确的把握;备教参,领悟教材中隐含的教学思想;备教法,预设利于突破重点、难点、关键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;备学生,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;备资源,改善就教材教教材的现象,拓宽课堂的广度,从而拓展学生本学科的知识储备;备教态,言行有涵养,举止显气度,做学生喜欢的老师。备课常规管理主要有两个途径,一是通过检查教案,了解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课前预设;二是走进课堂,通过观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,检验教师备课的有效性。

课堂教学。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五点:一是创设良好的氛围、有趣的情境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;二是教师对教学目标做到了然于胸,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,充分发挥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向作用;三是课堂结构安排要合理,教学重难点与关键处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突破,要夯实基础知识;四是课堂教学多设计学生活动,改变教师讲、学生听的单一模式,提倡师生间、生生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,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;五是教师要牢固树立“以生为本”的学生主体意识,面向全体学生,最终达到每一位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、有所收获。

作业布置、批改。随着教育部加强中小学“五项管理”和“双减”工作的开展,对小学生作业也提出了明确要求: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,三至六年级作业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。所以,作业的日常布置要做到“少而精”,要体现“分层性”。作业批改要及时,批改后要及时讲评和反馈。做好批阅记录,尤其是在作业和练习中发现的共性问题,要作为作业讲评的重点知识来讲解,从而消除学生的知识盲区。

辅导。辅导是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,要做到主动、耐心、细致、认真。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辅导,可以适当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,达到因材施教。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。辅导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利用课下时间面对面地进行辅导,也可以发挥优等生的帮带作用,带动知识点欠缺的学生共同进步。

考试。对于小学而言,要充分利用“当堂小测”检查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,及时查漏补缺,调整教学进度和加强知识点教学。期末考试,实行等级评价制度。考前进行细致地指导,包括对待考试的态度、认真审题以及答后检查的良好习惯等。考后每个年级组召开质量分析会,针对本班本学科成绩及时进行质量分析,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,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改进办法。

听评课。听评课,就是搭建一个平台,让老师们相互学习、相互借鉴、共同提高。因此,在听评课中要求教师要做到四点:一是听有准备的课,提前了解内容,明确重难点;二是听课中要对教学目标的落实、重难点的处理、教法学法的采用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、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、学习效果、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、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和特别关注;三是边听边做听课记录,提出客观评价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;四是课后反思,抓住听课中发现的值得学习的好做法,思考课堂中值得商榷的不足之处,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。学校对以上各个环节,定期认真做好检查和量化统计,做好过程性的动态评价。

重高效,突出一个“精”字

《三国志》有云:“庶事精炼,物理其本”。为了顺应新课程的要求,我们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,开展“书案教学”和“分层教学”,落实“三讲三不讲”原则。“三讲”,即重点、难点、关键点知识可以讲;易错、易漏、易混淆的知识点必须讲;针对本节知识点做的拓展延伸选择讲。“三不讲”,即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讲;通过自主探究、合作交流能理解的知识不讲;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不讲。

精教研,突出一个“实”字

做实教研工作,应把落脚点放在关注学生、关注解决教学问题上。我们提倡开展教研活动要有主题,聚焦并征集教师教学中困惑的、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学校针对这些困惑逐一进行分析研判,把老师们提出的有价值、有意义的共性问题,提炼成教研主题。在主题教研中,我们开展以下几种课型。

研讨课——针对式主题教研活动。每学期的第一个月,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研讨课的集体教案设计。首先,由一位教师主讲,团队教师集体观课。观课时,围绕解决问题的初步构想,设立观察点,观课者各有分工,记录重要信息,作为课后交流研讨的依据。研讨后,根据大家的观察,调整、完善、优化解决问题的对策,再集体进行二次设计,由另外一名教师上课,到课堂实践中去检验教案设计是否合理。

示范课——引领式主题教研活动。每学期的第二个月,由市级以上学科骨干教师每人上一节示范课,全体任课教师参加活动。通过骨干教师的教学示范,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,引导全校专任教师聚焦教学研究,提升学校的教研氛围。

青年教师大赛课——促进式主题教研活动。每学期,为了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,我们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大赛。大赛课前后,从领导到教研组,再到青年教师本人,通过不断地指导、交流、研讨,我们发现,参与的每一位青年教师,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长。

细管理,突出一个“评”字

评价是管理的有效手段。公平、公正、精细评价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,能发挥激励作用。在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,要健全各项评价制度。比如,我们把教师分为班主任和科任两个系列,按系列从德、勤、绩、能四个方面细化评价体系,在教代会中表决通过,作为评价总标准。建立多元评价方式,开展教师自评、教师互评、学生评、家长评等多种方式,激励和督促教师不断反思,及时调整工作状态和工作思路,促进教师不断成长。

本文作者:崔立艳,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师范附属小学校长

来源:《未来教育家》